《伤寒论》条文解析

原文

【16】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,若吐、若下、若温针,仍不解者,此为坏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。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桂枝本为解肌,若其人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也。常须识此,勿令误也。

解读

桂枝本为解肌,若其人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也。常须识此,勿令误也。

“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,若吐,若下,若温针,仍不解者,此为坏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。 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”到这儿是一段,底下是另一段。“桂枝本为解肌……”应 该为另一段,这(两段)搁一段是错了,成无己本就是分为两段。

这段说太阳病三天了,经过发汗,发汗是对的,太阳病当发汗嘛。发汗没好,如果表不解, 你还得想法子服桂枝汤。那么这个大夫(治疗),三天的工夫发汗还没好,他就“若吐,若下, 若温针”,乱来一阵,这些治疗都是错误的,所以这个病仍不解,病不会好的,“此为坏病”。 这个“不解”,就是治坏之病,他这样子又吐又下又温针,病绝不会再在表了,它是逆治而成 的坏病。

这一段也跟上边有关系,(上边)说“下之后,其气上冲者,可与桂枝汤”,但不能说经 过治疗病不解就吃桂枝汤,这也是不对的,他这儿仅举一个例子。这都(是)在桂枝汤的基础 上来论述的,哪个应该用,哪个不应该用。如果是治坏的病,那可就不能用了,所以“此为坏 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”,那桂枝(汤)不是一个万能的药啊。

那得怎么办呢?详审其脉证。他这个书啊,就是辨脉辨证,看其结果“知犯何逆”,这个 “知犯何逆”面很广,不是光问他是怎么治坏的,(当然)那也可以问的,(但)主要的还是 在结果:它是津液亡失太厉害,变成了虚证?或者由于这种错误(治疗)而邪入内,发生陷胸 汤证?是发生阳明证了?或者发生阴寒重症?……这都不一定的,这都是治逆的结果。“知犯 何逆”,让你考察这些东西。“随证治之”,这是中医辨证的主要精神,这句话不要把它轻易 放过了。中医治病就是随证治之,不是你拿脑瓜想。那么有什么证,你就应该怎么治,现桂枝汤证用桂枝汤,现承气汤证用承气汤,这叫“随证治之”,随所现之证而来治疗。这句话很重 要,它是一贯全书的。

所以刚才讲桂枝汤,在临床上你遇到桂枝汤(证),这个证候合适,你就用,什么病都治, 随证治之嘛。

底下,这是又一段了,“桂枝本为解肌,若其人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也。常 须识此,勿令误也”。这也是围绕着桂枝汤来论说的。说的是桂枝汤的医疗作用,桂枝汤本为 解肌而设。什么叫作解肌呀?中风,头一段我就讲了,病邪深,精气不足以祛邪,它反倒出汗 了,可是邪趁着出汗之虚,而入肌肉之内,它离开表皮了,表皮虚了。(中风)这个病整个在 肌肉阶段,桂枝汤就是解肌肉那块的不和,去那块的病,怎么去呀?就是前面讲的,安中养液, 增强精气。精气不虚,邪在(肌肉)那儿就待不住。精气充实于肌肉了,再一出汗,邪就跑了, 它在那也待不住了。(桂枝汤)是解肌,主要的目的就是我们方才讲的,安中养液,充实精气, 力量足以祛邪了,再那么一汗,邪就走了,所以谓之解肌。

桂枝汤与专门来“发表”、让(患者)出汗的那种方剂——麻黄汤,是大有区别的,是不 同的,所以底下接着讲“若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也”。桂枝汤是阳浮阴弱啊,浮 之中按着没力量。而脉浮紧则是脉紧聚有力。脉“紧”,我上头说了,是就“脉的宽度”上来 看的,脉道是紧束有力,那里头充血的情形是相当严重了,就像一个胶皮管子,你打气把皮管 灌得溜紧,咱们都骑自行车,自行车轱辘气打得绷绷的,拿手一按,紧啊!你把气放了一半, 一按就是缓弱。“紧”说明里头血液充实。“发热汗不出”,它也像桂枝汤证那样发热,但是 就是汗不得出,汗不出不是说不出汗,是汗不得出。因为它的精气充实在体表,所以血管里充 满液体,它就是皮表不开,出不来汗。

一出汗(这种麻黄汤证)马上就能好。这个(麻黄汤证)精气不是虚,一点都不虚,反倒 实,由于“实”造成汗不出。这时再给吃桂枝汤,那(可)不得了,桂枝汤它是增益体液的, 就是精气,这就变成实实之祸了。本来就实,你还让它增加津液,增加精气,那就实上加实了,这在《内经》上就是“实实”嘛。实证,又当虚证治,再让它实,这就是实实之弊,这个病只 能是更加恶化,而不会好。所以他就再三叮咛,“常须识此,勿令误也”。都是感冒、外感, 该用麻黄汤的用桂枝汤不行,反过来呢,应该用桂枝汤的用麻黄汤也不行,后边就要讲了。所 以桂枝汤这个作用不是单纯的发汗药,“本为解肌”。到这个地方他才把医疗作用点出来。解 肌的方法呢?就要安中养液,增强精气,而来达到解肌的目的,这与单独发汗的药是不同的。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关联方剂

桂枝汤

组成:
  • 桂枝 三两
  • 芍药 三两
  • 甘草 (炙) 二两
  • 生姜 三两
  • 大枣 十二枚
用法:上五味, 㕮咀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。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,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瘥,停后服,不必尽剂。若不汗,更服依前法。又不汗,后服小促其间,半日许,令三服尽。若病重者,一日一夜服,周时观之。服一剂尽,病证犹在者,更作服。若汗不出,乃服至二三剂。禁生冷、黏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恶等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