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文

【3】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

解读

  • 脉浮,脉阴阳俱紧,这是一个意思,脉象上有一层像塑料管一样的厚壁,同时脉浪是有力的,向前的力量很强,垂直方向的反弹力也很强,弹开你按压的手指。
  • 这里的“阴阳俱紧”不好理解,结合下面的“阳浮阴弱”,阳指脉管、指水气、津液比较合理,阴,指血,指脉浪比较合理
  • 呕逆,这是太阴脾经寒湿的表现了,太阴脾经不升,阳明胃经不降,这种感冒后呕吐的情况,多见于小孩,小孩的脾胃本身比较弱,太阴寒湿重的情况下,通过呕吐清空胃中食物,有利于脾经和胃经的良性循环,从而提高给足太阳膀胱经的能量供给,所以感冒了,身体差了,养病喝稀饭吃咸菜霉豆腐是比较好的,大鱼大肉,加重了太阴脾经和阳明胃经的负担,不利于身体的恢复
  • 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这两种情况都有,可能发烧,也可能不发烧,发烧就是阳明胃经的瘀热比较多,由于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阴肺经被风寒束缚,无法充分透散了,就开始发烧,所以我们治疗高烧的时候,可能需要用到透散阳明胃经的药物,
    • 38.5-39.5度,可以用荆芥薄荷,
    • 39.5度以上,可以用葛根,
    • 38.5以下,没有必要使用清热透热的药物,表解了,自然都解了,
    • 有喉咙痛的解表的同时,可以加桔梗,喉咙痛,
    • 可能也是类似“新冠”这种严重得风寒,要用羌活独活,参考人参败毒散,去掉川芎,同时配上,太阳风寒的药物,紫苏叶、炙麻黄、生麻黄,或加杏仁,太阴脾经寒湿的方根,白术、茯苓、生姜、炙甘草
  • 注意:如果这里没有太阴的方根跟上,上面太阳的方根的作用就起不来了,太阴脾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能量提供者
  • 这里还要注意,用生石膏的时候,应该有2个基本条件:1. 脉数有力,向前和向上的力量,要有弹手指的感觉,2. 怕热汗出,不恶寒。比如麻杏石甘汤、越婢汤,大青龙汤,也是有明显的严重的热像“无汗烦躁、脉数有力”,小孩的高烧的惊厥、抽搐,高烧,但是手脚冷,说明内热透不出来,很危险,可以参考大青龙,或者紧急十指放血,耳上尖放血,打开关闭的气机就好了,新冠、甲流,这种喉痛、身痛、身体发冷恶寒,是可以用羌活独活,这种燥湿和解表能力都强的方根来解表的,人参败毒散是一个很多好的宋朝就有的治疗瘟疫的方剂,用的时候仍然可以按【六经框架】拆解,去掉川芎,因为现代人血热的比较多,同时还可以考虑太阴脾经寒湿,增加对应的方根,白术茯苓、生姜炙甘草,这里我们把干姜改为生姜,因为要增加太阴脾经的升发的力量,帮助足太阳膀胱经驱寒出表,

笔记

关联方剂

暂无关联方剂